《北大荒的秋天》教学反思
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,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,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,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!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北大荒的秋天》教学反思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《北大荒的秋天》教学反思1今天,我上了《北大荒的秋天》。这是一篇文字优美,可读性很强的佳作。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。我不曾有这样的经历,也没有去过北大荒,但我却被北大荒人淳朴、热情、善良、勤劳深深打动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片景,感受这份情,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:
1、课堂上能有一定的条理,引导学生学习课文,并通过“自由读——理解读——有感情朗读”一步步提高学生的读悟能力,了解课文。
2、注重引导学生从“天空、小河、原野”感受景色优美,从他们的特点学习作者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,并练读有关句子,体会语句的准确及形象。
3、比较重视比喻句和拟人句的指导,让学生学会区别、练说和仿写。
4、在提问时不是太精当,显得有时范围太大,学生可能缺少明确的目的性。
5、因为教学内容较多,显得节奏比较快,部分学生可能跟不上。
《北大荒的秋天》教学反思2《北大荒的秋天》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,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,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。全文共6个自然段,可以分为4段:秋天来了、景色真美、物产丰富、赞美之情。其中,第二部分是重点,通过对北大荒的天空、小河和原野的描绘到秋收的喜悦,写尽了北大荒的美丽富饶。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,在教学中,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:
一、利用课件,展现情境
儿童喜爱色彩鲜艳、生动有趣的事物,抓住了儿童的注意力,也就抓住了调动儿童积极性的契机。首先,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图,一下子带学生走进了北大荒,感受到了天空的一碧如洗,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。北大荒的天空美,美在它的一碧如洗,更美在它的绚丽、丰富,而流云不断地流动、变化更让人感到它的奇幻与神秘。接着,我又通过课件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图片,看着一道银灰,一道橘黄,一道血红,一道绛紫,学生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,甚至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。
二、以画促读,唤起美感
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河的文字极其优美,小河美,美在它的清澈见底,更美在小鱼逆水而游的欢快。精读时,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,体会小河的清和静,小鱼的勃勃生机。然后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,变抽象为形象,用画来表现美,同时感受美。于是,我鼓励他们拿起画笔,边读边画小河、小鱼、波纹学生再次朗读时声情并茂,收到了很好的效果。
三、丰富想象,说写训练
首先,我让学生轻读第四自然段,并注意听到了什么。这时,学生纷纷回答,有的说听到了大豆摇动着豆荚,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;还有的说听到了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,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。接着,我启发学生想象:大豆为什么欢笑?高粱为什么唱歌呢?学生发挥想象,畅所欲言。并通过课前的观察,说说:我们这边秋天的田野有什么丰收的景象?你能不能也把它们当作人来说几句呢?学生有的说:一阵风吹来,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,像在给秋姑娘致谢。有的说:玉米挺着大肚子在欢笑,它在炫耀自己的宝宝呢!还有的说:棉花在张嘴笑,它要唱一首秋天的歌。通过这样的训练,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,培养了想象能力,又能进一步巩固课文的内容。课后再让学生拿着本子到野外观察,记录下他们所看到的秋天景色:绿中带黄的草坪、路边盛开的菊花、飘舞的树叶、飘香的果园有了具体的感知,学生写起来就感到有话可写了。因此,让学生结合课文多观察大自然、亲近大自然、感受大自然,能调动起他们的写作兴趣。
《北大荒的秋天》教学反思3《北大荒的秋天》是一篇写景的文章,课文以极其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。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大荒无比的热爱之情,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教材。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以朗读的形式来感受这片景,体会这份情,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以下两点尝试。
一、以画促读
课文第三段描写小河的文字极其优美,我很希望让学生将这段话读好。可是,我一连请了几位学生,发现他们不是读得生硬就是太快太平,毫无美感。这时,我想起某一专家说过的话:“能根据句意就能绘出画面的句子,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,变抽象为形象,用画来表现美,同时来感受美。”于是,我鼓励他们拿起画笔,边读边画小河、小鱼、波纹……学生作画的兴趣很浓。当我再次请他们朗读的时候,我感觉到同学们已来到了那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边,正津津有味地欣赏美景呢。
二、以演促读
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向读者展现了北大荒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。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表现这份热闹,我事先采用了表演这一形式。我请两组学生表演“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,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”和“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,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”等动作,另两组学生表演“榛树叶子全都红了……”。学生们发挥想象,做出了合理的动作,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咱们的教室,使我们的课堂也热闹非凡。之后的朗读声情并茂,收到了很好的效果。
看来,在朗读之前,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去感知教材,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境与情感,这无疑是为有感情朗读添加了几滴“润滑油。
《北大荒的秋天》教学反思4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,虽然,我们这儿并没有北大荒那样醉人,但也有几分相似之处。我让孩子们先去预习,去找秋天。再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。
学习第四自然段
师:请学生轻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,并注意听听到了什么。
小淳:大豆摇动着豆荚,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。
佳樊:听到了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,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。
。。。。。。
师:你知道为什么说大豆发出的是笑声?
小雯:为丰收而高兴。
小奕:因为它成熟了,可以回报农民的辛劳。
师:高粱这位快乐得涨红了脸的小伙子为什么唱歌呢?他想把自己的歌声献给谁呢?
学生们发挥想象,畅所欲言,甚至还有个调皮的男孩说高粱在唱流行歌曲,整个课堂热闹非凡,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们的教室。通过这样的训练,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,培养了想象能力,又能进一步巩固课文的内容。
人文是语文的底色,是语文的生命。课堂即将结束时,我忽然来了一转折,我问学生:既然北大荒景色优美,物产丰富,为什么还要叫“北大荒”呢?接着,我展示了两幅昔日北大荒的图片,学生们大吃一惊。然后,告诉他们,当年有十万大军奔赴北大荒修水利,开荒地,艰苦奋斗,才有了如今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。这一部分的教学,我想通过北大荒今昔的对比反差,孩 ……此处隐藏5530个字……红,一道绛紫”,学生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,甚至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。然后,结合教学过程,我将北大荒的小河、原野、昔日的北大荒、北大荒人修水利开荒地、北大荒现在四季如歌的景象等图片及文字一一呈现在学生眼前,以此丰富学生对于北大荒的感性认识,在具体可感的画面面前,进一步超越文本,发挥想象,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。
二、以读为本,培养能力
《语文课程标准》中明确指出:“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,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能力,是低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。《北大荒的秋天》是一篇写景的文章,作者以饱满的感情和浓郁的色彩,为我们描绘了北大荒令人心醉的景色,展示了北大荒的劳动者辛勤耕耘的成果,勾勒了一幅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秋景图,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教材。本堂课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:自由读、范读、指名读、比赛读。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,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和表达的情,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练而又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,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,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。
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河的文字极其优美,我很希望让学生将这段话读好。小河美,美在它的清澈见底,更美在小鱼欢快的逆水而游。精读时,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打比方的句子,体会小河的清和静,小鱼的出现,使我们感受到了勃勃的生机。这时,我说:如果说,静静的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,是一种宁静的美!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,这一静一动我们要在读中细细品味。首先,我示范读。接着,学生自己练读。然后,我再指名读。最后,全班齐读。这一段,学生朗读时声情并茂,收到了很好的效果。
三、丰富想象,巩固知识
以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为例,这一自然段向读者展现了北大荒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。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份热闹,首先,我让学生轻声读这一段,并注意听到了什么。这时,学生纷纷回答,有的说听到了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,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,还有的说听到了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,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。接着,我启发学生想象:你知道为什么说大豆发出的是笑声?高粱这位快乐得涨红了脸的小伙子为什么唱歌呢?他想把自己的歌声献给谁?学生们发挥想象,畅所欲言,甚至还有个调皮的男孩说高粱在唱流行歌曲,整个课堂也热闹非凡,似乎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了我们的教室。通过这样的训练,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,培养了想象能力,又能进一步巩固课文的内容。
四、深化主题,拓展思维
人文是语文的底色,是语文的生命。只有拨动了孩子的心弦,孩子才会对语文魂牵梦绕。课堂即将结束时,我忽然来了一个转折,我问学生:既然北大荒景色优美,物产丰富,为什么还叫“北大荒”呢?你们知道当年的北大荒是什么样的吗?接着,展示了两幅北大荒的图片,学生们都大吃一惊,昔日的北大荒居然这样荒凉。然后,我告诉他们,当年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奔赴到这冰天雪地、莽莽荒原。他们修水利,开荒地,几十年如一日,艰苦奋斗,勇往直前,才有了如今这四季如歌的北大荒。同时出示北大荒人劳动以及现在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图片。接着,我让学生讨论:现在,你觉得“北大荒”这个名字还合适吗?名字由“北大荒”变成“北大仓”,真正的变化是我们创造的吗?最后引用已故的北大荒著名散文作家平青的一段话,揭示出文章的中心:“北大荒的历史变迁,就是一部壮丽的史诗。每一寸土地上,都刻写着闪光的诗句,这部史诗的作者,正是那些千千万万的垦荒战士,他们用勤劳的双手,年年月月地刻写着,一代一代地刻写下去。”这一部分的教学,我想通过北大荒以前的荒芜和现在的美丽的严重反差,孩子们应该能深刻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,从而把握文章的内涵。
当然,这堂课准备仓促,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,我将继续努力,追求那份属于北大荒天空的独特之美:纯净而又绚丽,宁静而又高远!
《北大荒的秋天》教学反思14《北大荒的秋天》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,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,没有课件,讲起来有些难度,孩子们不能直接感受到北大荒的美丽与富饶。
在备课开始时,我对北大荒都感到十分遥远,印象中的北大荒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地方,课文中的北大荒描写的却是那么美丽富饶,怎样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,讲得让学生感到美丽富饶呢?我首先让孩子们回家自己查资料,找图片感知,了解如今的北大荒和过去的区别。有些孩子没有回家搜集,导致课堂中有些地方就不能理解。
教学中的机智。备课时要精准到自己说的每一句话,可是还是会有一些自己料想不到的地方。比如,我问出一个问题,“大豆摇铃千里金”这句话怎么理解?孩子们说“大豆发出的声音遍地都是金子。当时愣了几秒钟,不知该如何接引导下去,只好让孩子坐下再找另一个孩子来回答。当时备课时,也想到了这个问题,真到了课堂上竟一时语塞了,以后还要在课下准备时,多想,多思考,以备应对上课时出现的各种问题。
我设计这节课时,主要的是按课文的思路分出总分总,让学生通过朗读、学习理解这篇课文,在课堂上达到会背。读一段,背一段,最后背诵全文后,找个别孩子,一个提问上半句,一个回答下半句。课后研讨课时,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,在背课文这个环节中,我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坡度,给学生适当的坡度,让学生有信心的背下去。
讲课后,通过办公室老师的指导,从中也找到了不足,这篇课文中描写北大荒现在的美丽,不单单只写了美丽,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说,现在的美丽也是靠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换来的。我只讲出了她的美丽,却没有深入的研究,这个美丽是怎么来的。任老师的一句话对我启发很大,“你想到的设计内容,到课堂上只能讲出一半,何况你都没有想到,更不要说讲出来让学生知道了。”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,努力充实自己的课堂,让孩子们乐于在课堂上发现问题,学习知识。
《北大荒的秋天》教学反思15《北大荒的秋天》是一篇写景的课文,描写了北大荒天空,小河,原野的美丽风光和丰收时的热闹景象,以此来让学生了解如今的北大荒是个美丽又富饶的地方,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。
课文描绘了北大荒迷人的美景,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北大荒的美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,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哪些词表现了天空的美,再说一说原因。学生能迅速的找出表现色彩的词,来体会天空的绚烂,从“抖动”这个词来感受流云的那种飘逸的动态美。结合生活实际,让学生说说流云也许还会有哪些颜色,会有哪些形状,并通过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眼中的流云像什么 ?课堂上,有一个学生说流云像彩色蛇。我马上说出自己的体会:可怕的东西肯定是不美的。再回到文本,“真像是美丽的仙女在天空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”这句话体会作者比喻的恰当,不仅把流云的色彩的变化多端、美不胜收生动的写出来,同时让读者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。第四小节,美在原野的热闹非凡。原野的热闹非凡,如何美?大豆摇动豆荚哗啦啦笑,高梁扬起黑红的脸庞乐呵呵的演唱,那是丰收的喜悦,丰收的歌唱,这不是世间最美的景象吗?在教学完第四自然段时,总结本段的写作特点——总分方式。课后,让学生进行片断练习:课间,操场上热闹极了……通过练习,学生对这样的写作方法有了初步的感悟,对今后的习作来说,应该是有所帮助的。
文档为doc格式